北京万安公墓: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生命纪念地_北京陵园墓地网
  • 北京陵园墓地网

    400-040-4090
    看墓专车

    北京万安公墓: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生命纪念地

    • 发布时间:2025-10-03
    • 来源:小编

    万安公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万安里,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墓,始建于1930年。它西倚香山,北近卧佛寺和植物园,东望玉泉山和昆明湖,南至西山八大处,周围环绕着众多名胜古迹。

    公墓整体布局犹如一只昂首的长寿大龟,寓意"万世平安"。按照中国传统五行方位学说,公墓分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个区域,区内又以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为组号进行划分。

    历史沿革

    万安公墓所在之地在清乾隆年间曾是皇家禁地。据史料记载,乾隆皇帝巡游至此,见到小花蛇和小乌龟,认为它们是祥瑞吉兆,于是下旨将此地划为禁地。随着清王朝灭亡,看守禁地的人们在此定居下来,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,因西邻万安山,故称"万安里"。

    1930年,王荣光与蒋彬侯合作在此兴建公墓,命名为"万安公墓",开创了北京现代公墓的先河。公墓的建筑设计吸取了西方样式,造型各具特色,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。

    名人安息

    万安公墓是北京安葬名人最多的公墓之一,长眠着近百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。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烈士。他于1927年被军阀杀害后,灵柩停放了六年,最终由王荣光捐款安葬在万安公墓。

    抗日名将马占山也安息于此,他曾在九一八事变后奋起抗日,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。此外,文学家朱自清、戏剧家曹禺、书法家启功、哲学家冯友兰、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等文化名人均长眠于此。

    现代特色

    作为"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",万安公墓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,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生态保护。公墓内绿树成荫,环境幽静,栽种了银杏、白皮松等多种树木,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氛围。

    如今的万安公墓不仅是一处安息之地,更成为了传承历史文化、进行生命教育的场所。每逢清明等重要节日,人们在此献花缅怀,追思先人,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。

    漫步在万安公墓,青砖古柏间,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,生与死的边界在静谧中变得模糊,只留下对生命的永恒思考。